Saturday, June 02, 2007

【電影】殺人回憶Memories of Murder

導演: 奉俊昊
演員: 宋康昊、金相慶

如果要我選到現時為止最喜歡的韓國電影,首選必然是【JAS安全地帶】,其次是【我的野蠻女友】,而第三便是這部【殺人回憶】(【姊魅情深】我也十分喜歡)。【殺】表面上只是重現了主角對一宗連環姦殺懸案的回憶,但其實一方面是對暴力問題的探討,另一方面亦是導演對南韓專制統治的印象。

導演透過一連串的對比、衝突與矛盾來呈現出當時滲透著南韓人日常生活中的暴力。連環殺手以外表衣著選擇獵物,把受害人姦殺之後還要把她們脫光、綑綁,並以內衣罩頭,故然是以暴力手段羞辱受害人來宣示其權力,是變態行為。但假使大家細心留意,片中的警察-尤其是宋跟他的拍擋-也是以類似方式-脫光、綑綁、吊起、毒打,不分青紅皂白的選擇一些他們認定是兇手的無辜市民、一些社會中的弱勢者、無心也無力反抗的人-懦弱的男人、弱智青年,屈打成招,甚至裁贓嫁禍。最有趣的是,大家都好像把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。在這些別出心裁的安排下,當中主題呼之欲出:如果大家都是把暴力加諸無辜者身上,究竟警察跟兇手有何不同?

一個可能的答案是:他們行使暴力的目的不同-警察是在查案嘛!要擒兇也是無可厚非的。但是,撇開我們對兇手的行兇動機一無所知這個事實不談,即使警察最初的動機真是輯兇,但到後來其實他們只是以暴力欺壓來證明自己的觀點,製造自己所希望看到的「現實」(自製腳印、自編證言諸幕著實令人..),至於事實真相、真兇是誰跟本不再重要。這正立體呈現出導演的其中一個訊息:不論初衷為何,以暴力作為解決問題的手段,只會令人迷失於暴力之中,不單不能解決問題,而且只會不斷製造更多更大的不幸,到最後只會發展成為毫無意義、單純互相報復的無奈而可悲的局面。

【電影】向左走向右走

導演: 杜琪峰、韋家輝
演員: 金城武/梁詠琪


本片並非一無是處。那些經典場面(水池、木馬)都拍得頗原汁原味,也拍出了原著中的意景。演員-尤其是那些配角-的演出都不錯。杜、韋都是有幽默感的人,加插的人物和笑料都成功増加了故事的趣味性(原著本來就撐不了半小時)。而他們對於一些微小細節的處理也頗堪玩味。譬如:梁是一個愛清潔的人。那個醫生在她家裡洗完澡後,她便立即把浴室徹底洗擦乾淨,還把所有他用過的東西都丟掉。但她卻不嫌髒的千辛萬苦把金騎過的木馬搬回家(雖然如果她沒有把這點明白說出來會更好。)她是個「大頭蝦」,卻牢牢記住了金的學生編號。我最喜歡的是那個醫生說金、粱二人才是他跟外賣妹的配角,提醒大家看戲時除了男女主角外,其實所有配角何嘗不是總會同場出現?就像那疊偷拍照片中的每一張都會看到金梁二人,如果你細看其他電影的劇照,可能會發覺原來某兩個無關重要的閒角,原來也總是江頭江尾,咫尺天涯。誰是主角?誰是配角?只是角度的問題。

但最大問題是:大體而言,整套電影都太刻意而重複,令人難以投入。

原著本來也是要呈現出都市人在城市這個大森林中(這種故事在農村中根本不可能發生)的疏離-每日擦身而過,看到相同的事物,碰到相同的人,甚至毗鄰而居,也可素未謀面,讓旁觀這一切的我們空著急。而原著之所以能感動人,在於其在字裡「圖」間流露出真情實感,令人看後會驚覺:「對啊!這不就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麼!」事實上,總會有那麼一個(甚至更多)我們不認識的人,經常在我們身邊徘徊,只是我們沒有留意而已。看後簡直會令你不自覺地,在等升降機時、在地鐵車廂中、在經常光顧的餐館裡,搜尋那些每日碰見、既陌生又熟悉的面龐。

其實大家看戲看故事都預計了會有這種巧合,而電影失敗之處,正正是在於其太過造作,使得這種巧合流於刻意安排,失卻了那種能夠感動人的真實感。要說兩個人有緣份,經常擦身而過可以;想法、性格接近也可以,但有甚麼可能兩個人總是說同一句對白?令人一看便意識到他們不是真的有緣,而只是導演編劇搵戲0黎做。加插了十三年前的邂逅也只能令影片流於俗套(都不知看過多少遍!),反而削弱了那段緣份的可信性。(還有就是最後那幕....我不知實際上是否有可能把一道牆如此震破一個洞,但感覺上是非常虛假。)

杜、韋都是精於計算,善於說故事(看看【槍火】、【非常突然】、【PTU】便知)的人。但這次可能正是計算太多,而原著本身卻以自然流露的淡淡哀愁觸動人心,弄得不倫不類。由於我一向對杜韋二人有期望、有要求,說本片是他們的不合格之作,也應不為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