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October 23, 2012

【哲學】神算醒、定羅庚勁?


// Richard Hsu
有一次行書店,聽到兩名年輕學子談論,他們討論哪個哲學家「勁d」,其中一人說,「我覺得Hume勁d lor...」。我想,這也是很多初讀哲學的人的心態(「初學」和時間無關,和理境及心態有關),覺得那個哲學家勁。但假如承認人的有限性,就知道無人能道盡一切真理,真理總能層層轉進。英國哲學家培根(F.Bacon)認為理解是知識的本源,如果要得到真正的知識,便要先從去除成見及偏見開始。培根稱成見為偶像,他指出四種「偶像」:種族偶像、洞穴偶像、市場偶像、劇院偶像。其中「劇院偶像」較接近我們日常說的「偶像崇拜」。康德曾說,哲學之大用在於它的Nützlichkeit(受用性),而不僅僅在它的Geschicklichkeit(機巧性)。討論哪個哲學家「勁d」,但理境無轉進,生命無受用,和海德格所說的idle talk,無甚分別。//

看了德成的文章,反面地補充一下:

1 只係「隨口0翕下」話呢個哲學家勁、果個渣,當然未必係一件好事,但只要講清楚
- 喺咩意義之下
- 以乜嘢做標準
- 有咩理由認為A在這個意義下根據這個標準勁過B
則討論哲學家A勁過哲學家B很多時都是有意義的

2 這種討論有時甚至是有必要的
2.1 如果不能判斷A與B在相關方面的高下,則不能有充分理據地採納任何一方的某些說法而拒絕另一方
2.2 更甚者,當我們拒絕思考A與B的高下時,很可能妨礙我們去充分理解他們各自說法的真正意義與精神

3 因此,在不能恰當判斷哲學家A跟B在某些相關方面的高下的情況下,單憑一種心靈觸動或個人喜好去追捧A而拒絕B,或同樣盲目地「兩個都要」,正正是一種「偶像崇拜」。

4 重點是
4.1 理境能否真有轉進,生命能否真正受用,除了個人喜好,必須同時有某些客觀理據支持
4.2 恰當地評價不同哲學家在不同方面的高下,正是能夠把哲學家提供的養份,先從其他水份與毒素分開,然後收攝於個人生命的必要條件。

23/10/2012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